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普
【科普】节气养生|小暑、大暑
作者:附属医院 来源:本站 更新时间:2022-07-26 访问:

 

 酷暑至,荷花放,碧叶红荷,清风莲香送。

 红鲤嬉,小船游,莲实满舱,盛夏童声笑!


物候特点


“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能准确反映自然节律变化,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小暑、大暑,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十二个节气,约于每年7月6、7日和7月22、23日如期而至,“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标志着盛夏的隆重登场!

气候特点:

1.小大暑节气,阳气呈敛降趋势,但尚在高空,而阴气尚未升至地面,故立秋前的小暑、大暑是阳气在地面上占据时间最长的时段,因此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故称“小暑、大暑”。

2.从五运六气来看,小暑、大暑是土气最旺盛的时段,土的特性是“滞”,即停滞、凝滞,使空气不容易流通。所以,暑气不容易消散,地球阳气不容易下潜,因湿气郁而更热,暑湿最盛,湿热交蒸,天气最为闷热。现代社会因有空调尚容易过,但在古时没有空调,人在小暑、大暑时倍受湿热熏蒸,自然感觉夏时之长,故小暑、大暑的未月也称为长夏。

3.三伏天:小暑、大暑、立秋会有三伏天,这是一年中最热的阶段。三伏天又分头伏、中伏、末伏,一般三伏30天,每伏各10天,有的年份中伏20天,共40天。头伏在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一般在小暑节气,有时占据大暑一部分时段;中伏在夏至后第四个庚日开始,一般在大暑节气;末伏在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开始。中伏不论是10天还是20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处于大暑阶段,故“中伏”又是三伏中最闷热的时段。

“伏”是指地球本身的阳气回收下降伏藏。夏至时阳气放射到极点,是在大气层最高处,到夏至后阳气开始下降。阳气在夏至节气开始加缩下降还不困难,到了第三个庚日,已经逐渐回缩离地面较近了,再下降较困难,且已到小暑湿气重的时间,阳气回收伏藏更为困难,需借助金气的力量伏藏。头伏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庚日即为金气旺盛的时间点,金气性凉能伏热,性燥能燥湿,本身为收气,故能收摄阳气。所以,庚日的金气能帮助地球回收伏藏阳气。


天人相应

三伏实际上是地球将本身的阳气伏藏至地下去。天人相应,在人体而言,此阶段也是要将外散的阳气逐渐伏藏至内部去。但是由于伏藏困难,伏藏的力量和开泻外散的力量相冲击,再加以湿气阻滞,故三伏天非常容易产生头晕、咽干、腹胀、梅核气等阳气伏藏不利的疾病。

虽然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刻,也是全年阳气最为鼎盛的时刻,但因阳气外散,且伏藏困难,故人体受到三伏天影响,此时体内反易为虚寒,尤其胃肠道阳气不足,这也是导致夏季易腹泻的主要原因。

夏季养生

1.起居调整。夏季的光照时间长,所以入睡时间会较晚些,但切记要早些起床。在早晨可以进行晨运,在安排锻炼的时候,要避开烈日之时,注重加强防护。午饭后,需要安排小憩,30分钟为宜。炎炎盛夏,每天洗一次温水澡有利于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免疫力。夏日容易受到风寒湿气入侵,睡觉时不宜扇类对着头部、脚部送风,不宜夜晚长时间露宿。在空调房里,不宜室内外温差过大。夏天出汗比较多,衣服要勤洗,常穿湿衣容易使人得病。

2.饮食调整。三伏天饮食要以清暑、益气、滋阴生津为主。应多吃健脾养胃的食物,夏天暑湿重,湿气容易困于脾。同时,在夏季人们容易吃冷饮雪糕之类的冷食,特别容易刺激肠胃,容易出现胃部疾病。所以,建议三伏天多吃健脾养胃的食物。例如薏米红豆粥、绿豆、百合等,都是容易消化吸收,是夏季很好的食品。

对于三伏天的饮食,各地民间也有一些谚语,如:北方一直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南方人三伏天吃的各有不同,上海“头伏馄饨二伏茶”,杭州“头伏火腿二伏鸡三伏吃个金银蹄”,南昌“头伏吃鸡二伏鸭”,湖南与江西比邻,头伏也是吃鸡。

3.运动调整。夏天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者傍晚比较凉快的时候。可以选择在公园、湖边、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可以选择慢跑、瑜伽、散步等一些有氧运动。当出汗过多的时候,可以选择饮用盐开水,切记不能运动后立即喝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直接洗澡,否则容易诱发寒湿麻痹症等一些疾病产生。

4.三伏敷贴。三伏贴是利用一年中阳气最旺的季节,通过贴敷相应穴位,达到驱寒潜阳的效果。

今年的贴敷时间:

初伏贴:2022年7月16日——2022年7月25日

中伏贴:2022年7月26日——2022年8月14日

末伏贴:2022年8月15日——2022年8月24日

加强贴:2022年8月25日——2022年9月3日

三伏贴适应病证:

1.呼吸系统疾病

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小儿过敏性鼻炎、慢性阻塞性肺炎等;

2.消化系统疾病

腹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等;

3.小儿疾病

小儿哮喘、疳积、遗尿、体虚感冒;

4.妇科疾病

痛经、胞宫寒凝、月经不调、慢性盆腔炎、乳腺增生等;

5.其他亚健康调理

冬季易怕冷、疲倦、失眠等;

注意:上述疾病辨证属湿热或阴虚者不适用。




版权所有: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Copyright @ 2014 www.jxszyyyj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 江西省 南昌市 文教路529号 邮编:330077 电话:0791-88511921

备案号:赣ICP备20000926号-1 赣公网安备 360102020004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