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普
【古籍】杏林纂源系列之《中藏经》
作者:信息文献所 来源:本站 更新时间:2022-08-30 访问:

  《中藏经》托名汉代华佗撰著,亦名《华氏中藏经》,后之学者疑是华氏弟子录辑或六朝人手笔。本书将《灵枢》《素问》脏腑脉证系统归纳,为中医中药古典著作之一。“中”,有内、里之义;“藏”,有储藏、脏器之义;“经”,有常规、原则之义,又是载--艺的专书。脏腑是人体最宝贵的脏器,藏于胸腹之内。本书主要论述脏腑的生理、病理及辨治,故名《中藏经》。如《中国医籍考》云:“是书名中藏者,取保而藏之之义……中藏,犹内藏也。”又唐晋时期,佛教盛行,佛教经典有《大藏经》。本书是论述中医学第一部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的脏腑学说专著,学术地位仅次于《黄帝内经》,犹如次于《大藏经》,故取名《中藏经》,一语双关。此书有多种刊本,现存最早为明《医统正脉》本,另有明清多种刊本、日刻本及现代排印本等。我院藏书为清光緒六年(1880年)上虞蘭蘭山房徐氏刻本,2卷。


  《中藏经》书分3卷(《宋书·艺文志》作“一卷”,另有“二卷”本或“八卷”本,内容相同)。从内容分析,《中藏经》可能成书于北宋。该书载述之地黄煎丸,内有山药(旧名薯蓣,为避英宗赵曙名讳而改此名),故知此书当成书于英宗后(1064年以后)。而《中藏经》的书名首见于《宋志》。但清代孙星衍认为:“此书文义古奥,似是六朝人所撰。”亦有人主张,医论与附方部分成书于不同年代。


    全书前半部属基础理论范畴,后半部为临床证治内容(以内科杂病为主)。部分共49篇,联系脏腑生成和病理以分析证候和脉象,并论各个脏腑的虚实寒热,生死逆顺之法。所述病证包括阴厥、劳伤、中风偏枯、脚弱、水肿、、痞证、瘕积聚等内容,兼论外科常见的疔疮、痈疽等病。书中对一度盛行之“服饵”有较为中肯之评析。本书部分中对脏腑辨的论述对后世水学派有较大影响。临床部分则介绍各科治疗方药及主治病证。所列诸方大多配伍严密,服法交代清楚。不少方剂类似经方,方论亦有精义,为后世临床家所珍视。



版权所有: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Copyright @ 2014 www.jxszyyyj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 江西省 南昌市 文教路529号 邮编:330077 电话:0791-88511921

备案号:赣ICP备20000926号-1 赣公网安备 360102020004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