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普
【古籍】杏林纂源系列之《六醴斋医书十种》
作者:信息文献所 来源:本站 更新时间:2022-09-01 访问:

《六醴斋医书十种》,医学丛书,清·程永培辑,刊于1794年,包括《褚氏遗书》《肘后备急方》《元和纪用经》《苏沈良方》《十药神书》《加减灵秘十八方》《韩氏医通》《痘疹传心录》《折肱漫录》和《慎柔五书》等。现存清乾隆、光绪两种刻本,和1925年千顷堂书局石印本,我院图书馆藏书为1925年千顷堂书局石印本,为一函八册。


《褚氏遗书》,医论著作,旧题南齐·褚澄编,本书系唐朝人从褚氏椁中发现石刻整理而成,宋嘉泰年间刊行流传。全书共分为受形、本气、平脉、精血、津润、分体、余疾、审微、辨书、问子10篇,内容简短,多据《内经》理论加以阐述发挥。本书体现了作者重视精血、津液学说,其中对血证及妇科病证治的见解,为后世医家所重视。

《肘后备急方》为中医方剂著作,原名《肘后卒救方》,简称《肘后方》,东晋·葛洪撰,原书三卷,后经梁·陶弘景、金·杨用道增为八卷,成书约三世纪末。本书是以简、便、验、廉为特点的急症治疗手册,多为民间常用的单方、验方,简要易得。书中介绍一百多个针灸医方,大多以灸法、指掐等为主,颇为实用。

《元和纪用经》为运气著作,1卷,唐·王冰(启玄子)撰于公元762年。此书采五运六气学说阐明医理药性,进而制方遣药以治疾病,大体以六气为主,五味为用,药当其岁,味当其气,气味厚薄,性用躁静,寒热温凉,随胜用之,则可制胜扶弱、客主相安,故上章六法,表六气用药增损,大抵不外主胜为逆,客胜为从,客胜则泻客为主,主胜则泻主补客之类。五味入胃,各归所喜,久而增气,物化之常,故饮食药治,宜谨和五味,故其中章九法,论五味服饵。

《苏沈良方》,医方著作,本书是后人将宋·苏轼《苏学士方》和宋·沈括《良方》二书合编而成,原书共十五卷,现存十卷本和八卷本二种,又名《苏沈内翰良方》。本书除选辑临床各科的验方外,尚有关于医理、本草、单方、灸法、养生及炼丹等内容的论述,方药后或附载医案,治法多简便易行。现存明清十多种刻本,1949年后出版影印本。

《十药神书》,1卷,元·葛可久撰,刊于1348年。本书收载了十个治疗虚劳吐血的经验方,分别以甲、乙、丙、丁等天干次序排列。治疗方剂奇而不离于正,大多实用有效,刊本及增补评注本颇多。1949年后有影印本。

《加减灵秘十八方》是明代胡嗣廉撰写的一本方书类中医文献,成书于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本书载名方、验方十八首,胡氏针对时医习用《和剂局方》而不知加减应用之弊,以此十八方为例,详细介绍其加减应用法。

《韩氏医通》,综合性医书,二卷,撰于1522年。上卷分绪论、六法兼施、脉诀、处方、家庭医案共五章;下卷列悬壶医案、药性裁成、方诀无隐、同类勿药计四章。韩氏发展了淳于意的医案程式,具体指出四诊对病证鉴别的重要性,创用了三子养亲汤等常用效方,在临床上对补法的运用尤有心得。书中并记载了半夏曲、霞天膏等制法。现存明刻本、清刻本、《中国医学大成》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痘疹传心录》为痘疹著作,十六卷(又有十四卷本),明·朱惠明撰。刊于1594年。本书师承魏直《博爱心鉴》一书,而在痘疹的分期、辨证、证治等方面又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发挥,在痘疹著作中是一部较有特色而又影响较大的一种。最后二卷为《慈幼心传》,重点记述小儿杂病证治。现存明刻本、多种清刻本。

《折肱漫录》,医话著作,六卷(一作七卷),明·黄承昊撰,初刊于1635年,作者幼年多病,自称“凡方书所载之症十患四五,本草所载之药亦十尝四五”,遂取“三折肱成良医”之义,题名为《折肱漫录》。书中记录了黄氏亲身阅历之医事,分养神、养气、医药三门,有医理、医案,可资借鉴。现存初刻本、明崇祯本、多种清刻本。

  《慎柔五书》,五卷,明·胡慎柔撰,初刊于1636年,现存系经清·石震校订本。内容包括:师训第一,医劳历例第二,虚损第三,痨瘵第四及医案第五,共五篇,具有丛书性质。其内容以内科虚损类疾病为主,兼及其他杂病的证治。其学术思想系本李杲《脾胃论》学说,其治疗方法亦以保护脾胃为主。现存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程永培,清代医家(年卒年不详),字瘦樵,元和(今江苏苏州)人。治医以喉科为长,以为咽喉诸症皆由火起,然火有虚实之分,虚者宜补虚降火,实者宜祛风痰、消热毒为治,著《咽喉经验秘传》详论咽喉证治。尚校刊《六醴斋医书》十种,计五十五卷(1794年)。

版权所有: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Copyright @ 2014 www.jxszyyyj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 江西省 南昌市 文教路529号 邮编:330077 电话:0791-88511921

备案号:赣ICP备20000926号-1 赣公网安备 360102020004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