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普
【科普】中秋节的中医药文化及养生
来源:附属医院 更新时间:2023-09-28 访问: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流传至今,不仅有了祭月、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等习俗,还有不少妙趣横生的神话故事暗藏在了诗文中。



   那么,中秋节里的中医药文化您知道多少呢?一起来看看吧!

   嫦娥奔月

   李商隐《嫦娥》云:“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奔月的故事在西汉的《淮南子》中有详细的记载,《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何则?不知不死之药所由生也。”羿向西王母求来了不死之药,妻子嫦娥偷吃了因此飞升天界,在月宫变成了一只蟾蜍过着清苦孤寂的日子,所以月宫又叫“蟾宫”。蟾蜍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本草纲目》载:“蟾蜍入阳明经,退虚热,行湿气,杀虫匿,而为疳病、痈疽、诸疮要药也。”

   玉兔捣药


   李白的《把酒问月》云:“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这首诗则讲了“玉兔捣药”的传说,“玉兔捣药”的故事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被称作“玉兔”。这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为月亮的代名词。

   吴刚伐桂

   唐代《酉阳杂俎·天咫》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此外,唐代还有月中的仙人吴刚酿造桂花酒的故事。桂花的寓意是清香、高洁、崇高、美好。古人将考中状元、进士称为“蟾宫拆桂”。至今,在民间有中秋品桂花酒的习俗。《本草汇言》载:“桂花,散冷气,消瘀血,止肠风血痢。凡患阴寒冷气,瘕疝奔豚,腹内一切冷病,蒸热布裹熨之。”桂花辛温,无毒,有化痰、散瘀的功效。对于痰饮、肠风血痢、牙痛、口臭等疾患都有一定的疗效。

   中秋佳节,家人团圆、走亲访友、赏月饮酒、分享月饼……但在欢度节日时,饮食油腻、无节制饮酒、熬夜玩乐等都容易伤害肝脏。咱们在感受浓蕴中秋节文化的同时也别忘了养生。

   节制饮食

   中秋节有吃月饼的习俗,但食用不当会损害健康。软月饼较油腻,食用过多容易加重脂肪肝。一般情况下,每人每天不超过半块月饼,儿童和老年人应酌情减量。硬月饼常含有花生仁、核桃仁等硬质食物。患有肝硬化的人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食用硬质食物容易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故应避免食用。另外,要注意月饼的保质期,放置太久的月饼会变质,易引发胃肠疾病。

   适度饮酒

   每逢佳节,饭桌上都少不了美酒相伴。但过量饮酒会引发多种疾病,尤其是会增加肝损伤等风险。因此,节日期间如不能避免喝酒,建议不要空腹饮酒,一定要控制饮酒量,避免酗酒。儿童、青少年、孕妇等特殊人群及患有各种疾病的人群要杜绝饮酒。

   调畅情志

   “肝主情志”,“怒伤肝”,肝脏受损会影响人的情绪,反之,不良情绪也会影响到肝脏。因此,保持心情舒畅是养肝的重要方法。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要做到心平气和、乐观向上,尽量避免烦躁易怒,心情郁闷等。

   规律作息

   肝脏承担着人体的代谢、解毒等功能。如果得不到及时的休养,肝脏就会逐渐失去动力,功能也会直线下降。研究发现,夜晚23时至次日凌晨3时肝脏代谢最为旺盛,卧位时肝脏的血液量比站位增加37%,此时睡眠,对肝脏排毒和本身的功能修复非常重要。因此,建议作息规律,不要熬夜

   抬头望月颈椎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已十分流行,流传下来的唐诗名篇中很多都有咏月的诗句,各地至今仍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直到今天,无论是团圆的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还是遥望明月与千里之外的家人“共婵娟”,赏月依旧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对于经常伏案工作和喜欢低头玩手机的人说,中秋佳节抬头赏月是一种很好的活动颈椎的过程。



版权所有: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Copyright @ 2014 www.jxszyyyj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 江西省 南昌市 文教路529号 邮编:330077 电话:0791-88511921

备案号:赣ICP备20000926号-1 赣公网安备 360102020004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