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直有关单位,南昌海关,各设区市卫生健康委、赣江新区社会发展局:
热敏灸技术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代表性原创成果,已成为我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民健康新模式的特色抓手。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统筹推进热敏灸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江西特色中医药健康发展创新之路。为进一步推动热敏灸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和中西部中医药强省引领区建设,根据《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江西)实施方案》,结合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充分发挥热敏灸特色优势,加快热敏灸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目标。通过健全以艾草原料供应、生产加工、装备制造、灸疗服务、文旅康养、科研创新、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热敏灸全产业链体系,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到2027年,建设优质、高产艾草种植主产区3-5个,稳定全省艾草种植面积;进一步完善热敏灸技术标准体系,扩大热敏灸技术服务范围;提升热敏灸成果产学研用协同能力,完善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培育2-3家骨干服务型企业,塑造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形象,力争热敏灸全产业链规模突破百亿元。
二、重点任务
(一)做优资源供给。
1.提升艾草供给能力。稳定艾草种植面积,提升艾草种植水平,培育优质品种,建立良种繁育基地。重点建设一批带动作用强,符合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要求的艾草标准化种植基地。鼓励具备生产条件和质量管理能力的艾草种植区优先发展产地加工。推进艾草种植业与艾产品制造业融合,推进“企业+基地+农户”“订单生产”等多种原材料供需合作模式。(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局,省中医药局,有关设区市卫生健康委)
(二)做强高端制造。
2.布局高水平加工制造。引导热敏灸灸具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做大做优,鼓励企业加快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数字化转型发展。支持企业以“热敏灸+”为思路,在艾相关的养生保健产品等大健康领域开拓新赛道。到2027年热敏灸类第二类医疗器械产品达到20个。(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省药监局,有关设区市卫生健康委,赣江新区管委会,江西中医药大学)
(三)做实健康服务。
3.升级热敏灸服务体系。推动热敏灸服务提质扩容,推进热敏灸区域诊疗中心建设,支持热敏灸医院高质量建设和热敏灸产业研究院建设,鼓励数智热敏灸技术推广应用。积极扩充热敏灸联盟医疗机构,到2027年基本全覆盖。完善热敏灸技术服务医保支付和热敏灸艾条调剂机制。充分发挥热敏灸联盟的导向作用,对口帮扶提升基层人员服务水平。根据服务人口、服务质量、场所、设施、设备和技术力量等指标,建设基层热敏灸综合服务区,到2027年,建设数量达30个左右。(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局,江西中医药大学、省医保局,省药监局,有关设区市卫生健康委)
(四)推动三产融合
4.推进热敏灸技术服务社会化。逐步在全国以旗舰店+直营店+加盟连锁店形式进行市场布局,构建热敏灸连锁经营新模式,加强连锁经营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赣江新区管委会,江西中医药大学,省中医药局)
5.推进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充分发挥热敏灸技术在治疗慢性病、疾病康复、治未病中的独特优势,打造一批高品质的医养结合单位,支持有条件的社区养老院、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开展热敏灸服务。(省民政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局,有关设区市卫生健康委)
6.助推文旅康养产业。丰富“热敏灸+”新业态,促进热敏灸养生保健服务和现有康养文旅等资源有机结合,打造以热敏灸为载体的健康生态旅游综合体,推进热敏灸养生保健服务和艾产品进景区、进宾馆、进疗养机构。(省中医药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卫生健康委,江西中医药大学)
(五)强调创新突破
7.健全热敏灸协同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和医疗机构、高校、科研机构联合科研攻关,充分运用“揭榜挂帅”机制,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开发的科技攻关,依托“江西省网上常设技术市场”“江西高校科技成果对接会”等平台,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局,赣江新区管委会,江西中医药大学)
8.发挥团体组织作用。发挥热敏灸联盟单位优势,加强与治未病服务点和治未病中心协同合作。充分发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热敏灸专业委员会、江西省针灸学会和江西省热敏灸学会等社会团体作用。整合各类资源,引领产业链协同合作,共促产业发展。(省中医药局,省卫生健康委,省科协,赣江新区管委会,江西中医药大学)
9.加快热敏灸优质灸材研究。积极推进江西热敏灸医院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健康产业研究所合作,支持九牛艾基础研究,开展九牛艾热敏悬灸临床疗效循证评价研究,推进完成九牛艾“三化”(九牛艾热敏灸临床方案固化、九牛艾灸材标准化、新产品物化)目标,提升灸材质量,加快研究成果转化,逐步推广九牛艾的种植与应用。(省科技厅,省中医药局,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局,省药监局,江西中医药大学)
10.健全实施标准体系。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社会团体等参与制定热敏灸全产业链技术规范和标准。将热敏灸相关内容列入当年的省地方标准立项指南重点领域,积极支持热敏灸相关地方标准研制,到2027年,发布热敏灸相关地方标准达2-5个。畅通热敏灸类相关产品办理审评审批的绿色通道。开展热敏灸养生保健机构、人员管理和服务等标准研制。逐步推广相关标准的应用,争取国家标准、国际标准项目。(省中医药局,省市场监管局,省药监局,省农业农村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江西中医药大学)
(六)注重宣传引领
11.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充分利用媒体资源讲好热敏灸故事,集中宣传热敏灸防病治病的理念,持续开展热敏灸“六进”(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进家庭)活动,进一步扩大热敏灸社会知晓率和知名度,不断改善群众健康水平。(省广电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局,有关设区市卫生健康委)
12.提升品牌影响力。深化与电商资源、电商平台的合作,积极开拓网络销售渠道,提升江西热敏灸品牌知名度。加强热敏灸技术知识产权的培育和保护,维护“江西热敏灸”品牌,鼓励商标注册,强化品牌培育力度,积极争取列入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湘赣粤港澳中医药全产业链协同发展联盟,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外知名交流平台,提高热敏灸国际影响力,打造中医药服务贸易新增长点,扩大热敏灸产业出口。(省市场监管局,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外办,南昌海关,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局,有关设区市卫生健康委,赣江新区管委会,江西中医药大学)
(七)强化人才供给
13.构建全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发挥院校在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作用,加强热敏灸相关专业建设。构建艾草种植人才、艾产品加工生产全链条专业技能人才和热敏灸服务人才培养体系,鼓励具有艾草种植、生产等特长的人才参与热敏灸产业发展。深化医疗机构、热敏灸企业与高校间的协作,为热敏灸产业发展精准输送专业人才。强化热敏灸技能人才队伍培养和职业技能认定,加强热敏灸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持续开展热敏灸技术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热敏灸知识和操作技巧水平。到2027年,培训各级各类从事热敏灸工作的医务(技能)人员达4000-5000人。(省教育厅,省中医药局,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健康委,有关设区市卫生健康委,赣江新区管委会,江西中医药大学)
14.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加快完善人才引育和管理制度,持续推进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国家一流学科带头人等人才项目,加强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青年岐黄学者等人才项目选育工作,积极培养扶持热敏灸领军人才,对行业优秀人才按相关政策优先给予奖励。(省中医药局,省卫生健康委,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江西中医药大学)
三、保障措施
15.强化组织协调。依托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江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热敏灸产业推进工作联合办公室职能,健全完善热敏灸产业发展的工作机制,加强工作统筹协调,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局,有关设区市卫生健康委)
16.多渠道强化资金保障。加大政府对热敏灸相关中医药事业、产业资金支持力度,统筹相关财政性资金,支持企业研发、服务网络建设、种植业发展和文化交流传播。推动金融机构创新热敏灸相关金融产品,解决热敏灸相关小微企业融资“难点”“痛点”,综合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引导保险机构深入挖掘热敏灸产业保险保障需求,进一步完善保险责任范围。实施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升级工程,推动符合条件的热敏灸相关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省中医药局,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农业农村厅,省卫生健康委,省文化和旅游厅,省财政厅,省金融监管局,有关设区市卫生健康委)
省热敏灸产业推进工作联合办公室
2024年5月24日
版权所有: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Copyright @ 2014 www.jxszyyyj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 江西省 南昌市 文教路529号 邮编:330046 电话:0791-88511921